修行之人的三个障碍,别人不提你绝对不自知
点击楞严论坛免费订阅,每天18:17与您相伴!
【资料图】
阅读本文前,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“法华之家”,再点击“关注”,后设置星标⭐️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文章了。每天都有分 享。
阅读本文前,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“法华之家”,再点击“关注”,后设置星标⭐️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文章了。每天都有分 享。
您可以点击本文底部的“写评论”发表下个人看法
你总以为深山老林里藏着老修行人。事实上,真正的修行者,无不隐入滚滚红尘,藏于民间。
三皇五帝皆是与民同化,为民表率;老子、孔子,俱是和光同尘,佛陀更是同修于民。他们无不是在民间烟火中独寻清静。
修行者要走对了路,直溯生命本元;
要内隐养德,功在自然无为;
要恪守随常,一路为道日损。
从来都不求全,一直在路上。
他们从行善、断舍离开始,逐步的打开“六识”和“五蕴”的限制,我们人的身体常常被无明给罩住。
所谓的修行或初修,是拨开无明的层层迷悟,见其本心而已。
通过不断的断舍离,最终会逐步证得一个光明、清凉的净土世界。
真修往往有三个障碍:
一、福德不备,却洋洋自得。
福德不备,不仅自己缺少识真的慧眼,且修行者在此等人面前也会越发深隐。譬如有些大教授、大学者,总是喜欢端着架子去访问,有的甚至动用各种社会资源以证明自己有来头。见面滔滔不绝,就是不肯低位接收。那人家也只能哦哦、哈哈。回头你说人家不是高人,不懂真诀,没真功夫。是人欺?还是自欺?
二、根器不利,却守福不知福。
守着宝山不识宝,守着福德不识福德,对身边的父母长辈严重忽略,却不远万里去找所谓的大德。
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。”
坊间士人,上士者稀,中下者众。常有身边人今日参禅,明日向道,后日又从儒。所摇摆者,非因价值取向,只为某师名头,以为会提升自身的功(dé德),竟不知岁月匆匆,几个摆动下来,不觉老矣。
于是感叹明师难遇,正法难求,索性连一颗求道的心也冷了。
三、机缘未到,却常失之交臂。
机缘未到,虽得遇高真,却总是失之交臂,无缘从修。有此机缘,方知人家是高人。无此机缘,纵使多年厮混一起,也只当是邻家老哥老伯,见面道声好而已。
真正有承传、懂修行人,为人谦和平易,不显贤露能,不作门派之争,传授知识平实无华,不故弄玄虚,不自作高深状。他们没有名气,淡泊名利,也从不包装自己,生活中自然随俗,甘于寂寞,于凡夫俗子之中见识超绝,一身正气,恪守清静虚无。
修行人常表现得身心健康,体态轻盈,行为端正,目光清朗,气色红润,话语不多却中气充足。与这样有修为的人接触,周身舒畅,场态祥和。
得教于这样的修行人,一定是自然简朴,注重德行心性,注重内炼精气神,绝不会故弄玄虚,违背生命法则与社会伦理。
“君子得其时则驾,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。”这是知行合一。
老子在周室衰败已不可救药时,他也就骑上青牛西出涵谷了。
功成身退者,自是归隐民间。那些从未出山的,也就从未脱离过民间。民间是水,修行者上善若水,隐于水,自是和乐融融。
真正的隐,是正常的做人,正常的做事,正常的积功累德。真正的修行者,融于民间,不离民间,功成于民间。
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,
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,
以分享的心报答大众,
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。
点击下面 阅读原文结32g内存讲记全集U盘觉得不错,请点个赞和在看